诉讼调解中的调解艺术

  发布时间:2012-02-10 08:50:57


    诉讼调解,其实质就是人民法院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采取调解的方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结案方式和诉讼活动,具有方便、快捷、灵活、成本低、周期短和对抗性弱等特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一直受到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以和为贵,息诉止争”。调解作为法定的人民法院处理案件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省司法资源,是诉讼效益最大和社会效果最佳的解决方式之一。提升调解结案率也是减少上访、上诉和申诉最佳途径。调解艺术即适合于的一些具体方式、策略,又可以称为调解技巧。将一定的调解技巧妥善地应用于调解前、调解中、调解后,能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因此调解艺术是提升诉讼调解率的关键。司法实践中笔者认为调解艺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以诚心公义获得当事人信任

  陌生人之间是没有信任可言的,调解员和纠纷当事人也是如此。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当事人的信任,必须有一颗诚实、公义的心,让双方当事人都感觉到你说的句句是实话,且不是在忽悠蒙一方。获取双方当事人信任后,当事人愿意倾诉自己的苦衷和真实的诉求。例如很多要求离婚的当事人,内心不想离婚,只是想通过诉讼让另一方在某些方面改变不好的习俗、制气等;有的离婚案件感情确以破裂,另一方只想拖对方多要点财产的情况。知道了当事人真实诉讼目的后,调解员才能胸有成竹的运用各种艺术促成当事人调撤或调解达成协议。对当事人诚心表现在各个方面,即接待当事人热心,听案情陈述耐心,调查取证细心,处理案件公心,善后工作关心。

  稳定当事人情绪 增进双方相互理解

  通常情况下,矛盾双方从纠纷产生到对簿公堂,情绪一定是激动和愤怒的。对于调解员来说,如何能让双方在较短的时间内减少偏激情绪,在暴怒中冷静下来,拿出解决纠纷的诚意,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单独倾听他们各自愤怒的陈述,让他们把心里的委屈和误解都倾诉出来,然后肯定其正确的,指出其过犯和误区,让当事人换位思考,从长计议,大智若愚,有一颗包容宽阔的心胸。原谅别人的过犯,决不是怕对方,而是你高风亮节,有人格魅力。在调解中切忌不能让双方在一起宣泄各自的愤怒,人在暴怒和失去理智中,有的连本性都丧失,说出的话一个比一个难听,会使调解悬入僵局。只有正确运用调解艺术增进双方相互理解,相互理解是最好的药剂。法官要像天使一样,做使人和好、家庭和好的使者。双方情绪稳定后,在调解过程中,找到利益交叉点后,又能相互理解,共识的问题就很好达成。

  注重细节把握全局多方寻求解决方案

  参与调解的当事人各方都会有自己的筹码,有的掩盖自身的薄弱环节,有的攻击对方保全自已等等,无论他们如何周旋辩解,调解员都要把握住案件的每一个细节。对于调解员来说,一个细节甚至成为解决问题的枢纽。找准个案的特点,弄清争议背后的核心原因:尤如医生看病,必须做到“望、闻、问、切”后,选择调解的突破口。在把握全局,找出双方争议的焦点,因案制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有选择、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才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当事人无地放矢时,调解员要及时果断地加以引导,将对话的重点引回到案件焦点中。用多种可行方式,帮助当事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具有多方面文化素质和沟通能力

  一个优秀的调解员,不仅要熟知吃透你的案件所涉及的各种法律,调取证据详实:更重要的是你要具备多方面文化素质,有爱心善心热心同情心,理解各种不同层次当事人的心理,要懂一些心理学知识。你的话能说到当事人的心理,知道当事人心灵上的那种饥渴需求。你说出的话像春雨一样,浇灌当事人那干渴的心田,抚平当事人那颗受伤的心。打开当事人心里自己无法解开的症结。语言是表达感情,沟通思想的工具。在诉讼调解中,把话说到点子上和当事人心坎上是很有学问的。调解中的语言既要符合法律,又要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这就要求调解员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样的意思不同的人,会表达出不同效果。要求法官学会说定心的话、现实的话、感人的话、公平的话。始终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礼、言之有法,使得与当事人感情沟通的快,关系融洽,调解的难度也就自然而然降低了。

  当前、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新的战略目标下,民事诉讼朝着和谐的诉讼模式不断迈进,和谐司法正在成为新时期民事审判的重要特征,而调解则是法院实现和谐司法的重要手段。随着调解理论的逐渐提升,调解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我们掌握到更多调节艺术,运用到诉前、诉中、诉后和判后执行中。掌握调解艺术,增添调解魅力,法官的调解率一定会大大提升。愿更多的法官把调解艺术运用到实践中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