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丨铁力市人民法院: 乡间的“快递员”

发布时间:2021-08-11 08:43:37






    送达难问题一直是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痛点,“人难找、门难进、脸难看、字难签”更是法院书记员送达过程中的家常便饭。这不,铁林法庭的法官和书记员们,为了快速、有效送达,提高司法效率,化身“快递员”,走进满天红村,开启了一天的上门送达之路。

第一站:满天红村刘某家中

    在这起铁力市满天红村村委会诉刘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立案后,承办法官通过电话联系到刘某,通知其到铁林法庭领取开庭传票,刘某跟承办法官诉说自己交通不便加之现在正值农忙,到庭领取传票实在抽不开身,承办法官在了解刘某困难后,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决定到刘某家中送达开庭传票,同时进行案件调查。

    刘某向承办法官说明他耕种的土地面积远少于诉状中所述的11.08亩,承办法官建议他到村委会确定自己所耕种的土地实际面积,核对清楚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刘某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法院妥善解决此事,他一直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第二站:满天红村付某某家门前

    刘某的配合态度为今天的送达之旅开了个好头,承办法官和书记员们信心满满,找到了第二个被告付某的住所地进行送达。几番敲门无人应答,仔细观察发现屋里空无一人。通过向邻居们打听,了解到付某正在山上干活。承办法官通过电话联系到付某的妻子,她表明现在正在往家走,承办法官和书记员们在烈日下等待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看到了付某妻子的身影。承办法官告知其相关情况,夫妻二人经过电话沟通,付某让其妻子签收了诉讼材料。

第三站:满天红村沙某家中

    下午一点左右,承办法官和书记员来到了被告沙某家中,这其实是她们第二次到访。此前,承办法官多次拨打沙某的联系电话,不接听,书记员尝试通过微信联系,也不回复,上门送达发现沙某根本不在家。

    进门后,承办法官向沙某表明来意后,沙某情绪忽然激动,“这是我和村子里的事,跟你们没关系,我不签字,赶紧走”。书记员耐心对其进行释法,并讲清楚被告积极应诉可以充分维护自己的合理权益,以为能够说动沙某,主动签收送达材料,但沙某根本不买账,拒绝签收。

    没办法,只好留置送达,书记员向沙某讲解留置送达的意思和效力问题,将传票等材料摊放在屋内的桌子上,完成现场拍照。

第四站:满天红村付某某家中

    今天送达的最后一站是到一位84岁高龄的付某家中,考虑被告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承办法官决定上门送达应诉材料、开庭传票,并向其告知法律赋予的权利,向被告付某了解该案的争议焦点。原来,在2016年铁力镇满天红村村民委员会开展农村土地确权核查工作时,发现被告付某多年来耕种村集体土地未缴纳承包费的情况,而被告付某认为农村的土地就是谁开荒谁受益,自己开荒的土地就应归自己耕种,不需缴纳土地使用费。

    在承办法官面对面地和被告付某耐心沟通,向付某普及关于土地所有权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的方式等相关法律知识后,付某十分配合法院工作,表示愿意返还土地,村委会也考虑到老人年事已高,没有主要生活来源,免去被告付某两年的土地使用费和诉讼费,达成调解。

    近年来,铁力市法院在传统的委托送达、留置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的基础上,深入落实和完善送达地址确认制度,通过通知当事人到庭领取文书、短信,微信送达、实地送达等形式不断破解“送达难”问题,真正做到让当事人在送达中感受到优质、高效、便捷、及时、精准的服务,将司法的温暖送到辖区百姓家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