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头活水 畅诉讼清渠——铁力市人民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7-19 09:23:58






诉讼服务中心













    2023年以来,铁力市人民法院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冲刺年”专项行动为契机,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探索建立“1中心+2平台+3阵地”多维度、全链条解纷网络,抓牢源头性疏导、实质性化解、综合性治理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擦亮“一院一品”特色品牌 夯实社会治理之基 

    铁力市人民法院以深入开展诉源治理“一院一品”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本院自身软硬件设施条件、受理案件特点、历年诉调对接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倾力打造“法润骊城”诉源治理工作品牌。 

    高站位凝聚合力。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创新社会治理、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伊春市中院、铁力市委、市政府对诉源治理工作提出的指示要求,把开展诉源治理作为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抓手。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汇报,推动多部门联合出台多元解纷文件,将“万人起诉率”“无讼村屯”“无讼社区”创建活动纳入综治考评,促进司法与社会治理要素深度融合,形成治理合力。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诉源治理专项调研,主动向党委、人大、政府汇报诉源治理工作开展情况,争取在资金、政策、人员上对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支持。

    高标准谋划部署。院党组将“法润骊城”诉源治理工作品牌创建作为法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院长任组长的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例会重点推进安排部署,制定出台《铁力市人民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方案》《关于建立诉调对接工作运行机制的意见》等配套文件,完善相关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流程指向、案件繁简分流等制度,做实做优做精“法润骊城”诉源治理工作品牌。 

    高质量精准推进。法院立足审判职能,把诉源治理贯穿到矛盾纠纷诉前、诉中、判后、执行等全部工作环节中,逐步形成了1中心(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高位运行,2平台(“老法官工作室”、驻院“诉前调解委员会”)重点保障,3阵地(铁林人民法庭、双丰人民法庭、桃山人民法庭)全市覆盖的多维度、全链条解纷网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市人社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司法局等部门及行业协会联动协调,探索建立了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非诉衔接、矛盾预警等工作机制;主动与辖区142个人民调解委员会签订委托调解协议,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诉前调解”机制;揭牌成立了全市首个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成功调解了一批劳动争议案件,健全完善了劳动人事争议裁审衔接及多元化解机制,努力构建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基层组织参加、群众参与的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2023年上半年,共办结一审民商事案件1172件,结案率91.42%,同比增长6.69个百分点,其中,诉前调解案件收案734件,调解成功414件,诉前调解成功率60.53%,一审民商事案件受案数首次实现同比下降,诉源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聚力现代化诉讼服务窗口创建 坚持便民利民之本 

    铁力市人民法院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标准化、集约化、人性化、智能化”现代化诉讼服务窗口,全面推进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 

    立案阶段“把脉问诊”,在减增量上谋实效。建立健全诉讼辅导程序,加强诉讼风险评估指引,通过设置两名专职诉讼引导员为当事人提供细致周到的诉讼引导服务工作。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和申请,依法裁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立案,做好当事人的解释疏导工作,劝导息诉化解;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证据充分的民商事案件分流到诉前调解,委托诉前调解委员会、老法官工作室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结案。通过对案件分层过滤、精准识别,从源头上减少了诉讼增量,既为当事人节约了诉讼成本又减少了诉累,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023年5月,铁力市人民法院新收各类案件95件,环比下降51%,其中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81件,同比下降53.9%。

    分案阶段“对症下药”,在提质效上见实招。建立健全繁简分流机制,制定出台《法院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及审判团队组建工作办法》,通过严把案件筛选分流关,打通多元调解、立案、速裁和精审的关口。对符合小额诉讼程序的案件一律适用该程序审理。2023年上半年,小额程序适用率、一审民事简易程序适用率、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分别达24.42%、94.6% %和100%,案件平均审理天数19.52天(含扣除天数);针对家事纠纷、合同、金融及民间借贷、道路交通事故等重点领域案件,转入到以独任法官为主的专业化审判团队办理,精细精准审理复杂案件。2023年上半年,铁力市人民法院一审民事简易程序审结案件815件,其中调解、撤诉结案488件,占59.88%,“分调裁审”案件占比90.76%,实现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轻重分离、快慢分道,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和诉讼成本。 

    诉讼服务“定制菜单”,在满意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网上立案审查机制、升级改造诉讼服务中心五大功能区,打造线上“一网通办”和线下“一站通办”功能叠合的立体化诉讼服务模式,真正实现当事人“走进一个厅,事情全办清”。2023年上半年,现场接待群众3100余人次,接听热线3200人次,12368热线服务满意度评价98.39%,网上立案率90.91%,电子送达率98.64%,网上缴费率93.88%,智慧诉讼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打造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激发基层治理之源 

    铁力市人民法院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中,推动人民法庭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四所一庭一中心”建设、争创“无讼社区、无讼村屯”与人民法庭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努力打造集“普法宣传、业务培训、联调联解、心理疏导”为一体的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为谱写铁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主动融入综治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无讼社区、无讼村屯”等创建活动,结合本院实际研究制定《人民法庭开展争创“无讼社区、无讼村屯”活动 推进诉源治理工作方案》。利用法院帮扶责任人的基础和地缘优势,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开展上门服务、现场调解等工作,为群众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式的“零距离”便民司法服务,预计年底打造出“无讼示范村(屯)”3个。依托“法官进网格进村屯”,搭建“1+1+N ”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日常排查、联调联解、跟踪服务、普法宣传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自“张淑霞法官工作室”进驻日月峡镇以来,开展法官进网格4次。 

    提升非诉联调联动效能。发挥“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作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分流工作。今年年初,法院与律师事务所、司法局和派出所密切配合、高效衔接,运用“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将82起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案一次性就地化解。加强法庭与政法单位、自治组织、调解组织对接,构建“党委政府+法庭+社区”“法庭+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庭+村委会”“法庭+网格员”等联动调解网络,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一网覆盖、多方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目前三个人民法庭已与全市140家基层治理单位在线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对接、协调治理,有效激活基层解纷服务网格。 

    提升基层自治能力水平。通过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群、开展业务培训、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对调解组织的培训和工作指导,提升基层组织的解纷排难能力;扎实开展法律“五进”活动,将线下巡回审判、法治宣讲与线上“一网双微”平台深入融合,精准对接群众需要,因时、因人、因需开展专题普法宣传、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5月,双丰人民法庭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将一起因拖欠土地承包费引起的纠纷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时代新征程上,铁力市人民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诉源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联合多方力量,进一步推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为诉源治理工作注入“源头活水”。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