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春,铁力市年丰乡田垄间弥漫着春耕的泥土气息,铁林人民法庭到乡里普法时,接到综治中心的紧急求助,希望法庭能够协助调解一起持续多年的土地纠纷,矛盾涉及亲情与利益,复杂又棘手。法官在了解基本情况后,与“四所一庭”成员单位,通过释法明理,现场丈量土地,最终促成纠纷圆满解决。
土地争夺中的血脉裂痕
铁力市年丰乡东河村黄氏兄弟俩父亲去世后,母亲在黄三家生活时,其名下几亩土地一直由黄三家耕种,后黄三患病,母亲转由黄二照顾并养老送终。黄二认为耕种母亲土地是情理之中,而黄三却持有多年票据称:“地是村里分的,我交过农业税,领过补贴,理应归我继续耕种”。两人争议僵持不下。
去年春耕时,黄二夫妻抢先播种的举动激怒了黄三媳妇,情急之下,她割了争议地块上的秧苗,两家矛盾彻底激化。后黄二选择报警,经派出所调解处理,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但今年春耕开始,两家又闹到派出所,黄三妻子扬言:“谁再抢种,我还割他青苗!”好不容易达成的调解协议,瞬间陷入了僵局,兄弟间的血脉亲情,也在这场土地争夺中出现了裂痕。双方经乡村两级组织多次调解,仍未解开症结,矛盾一触即发。
多元解纷中的司法温度
了解纠纷的症结后,铁林人民法庭与“四所一庭”成员单位共同听取了当事人及村委会成员意见,建议先行调解,并围绕土地纠纷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现场普法答疑、调解指导,研究解决方案。
经村上调解未果,黄三妻子来到铁林人民法庭,焦急又疑惑地说:“去年他家抢先种,调解达成协议后,他说不履行就不履行,今年我能不能抢先种,别人家都开始整地了,再不种就来不及了……”法官借机对黄三媳妇去年损害青苗的行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损害青苗是违法的,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你们与父母都不同户,按照法律规定,两位老人去世,其名下耕地应由村上收回,但村上考虑到二轮承包期快结束了,你家黄三卧病在床,黄二又尽了赡养义务,这才让你们两家协商如何耕种,可你们却因寸土之争,引发这么大的矛盾……再僵持下去,地就真种不上了”。听了法官劝导,黄三妻子意识到自己不该冲动,慢慢接受了先行调解的建议。
春耕不等人,司法护农忙。铁林人民法庭立即开展府院联动,先后联系参与纠纷调解的乡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并组织双方当事人、村集体组织到争议土地现场,根据台账及图纸实地勘查,由工作人员用GPS定位系统,精准测量兄弟二人原有的土地范围,同时测量母亲名下土地面积,“四所一庭”及村委会成员在场见证。
与此同时,法院干警耐心为双方释法明理:农户对集体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但耕地经营权不发生继承,承包户整户消亡,其名下耕地可由村集体收回,但村委会考虑到你们的亲情关系和黄三卧病在床的实际情况,本意是让你们协商解决,方便两家生计,你们却因家庭矛盾闹得不可开交,伤了兄弟感情值得吗?地里的青苗割了还能长,兄弟的情断了,可就难续了…… 法理与情理交融劝导,兄弟两家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过错,紧绷的脸庞渐渐缓和。他们明白了能继续耕种母亲的土地,已是村委会的特殊关照,不该为利益伤害手足亲情。
多元解纷中的司法温度
法理为据,情理为桥。在多方共同调解下,兄弟两家达成调解协议:道南四根垄,两家各耕两根;道北十一根垄,各得五根,中间一根垄为界。法院工作人员现场以钢管嵌入作为界标,兄弟多年积怨就此化解。一周后,黄三妻子将一面绣着“一心为民办实事,真情相助解民忧”的锦旗送到法庭。她红着眼圈感慨:“以前我们不懂法,意气用事,感谢法官不辞辛苦,帮我们解开了这个多年的心结。”
这场发生在田间、解决在地头的纠纷,是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发动基层组织、协调各方,就地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暖流,融化了田垄间的坚冰,更温暖了亲情,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这场发生在春耕时节的调解,为兄弟情谊和乡村和谐播下了新的希望。
今后工作中,铁力市人民法院将继续按照省法院“五牢记、五融合”工作要求,将“八思八问”“如我在诉”审判理念转化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