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2日上午,年逾七旬的老人尹某颤颤巍巍地将《执行申请书》递到铁力市人民法院执行立案窗口。谁也没想到,这起母亲状告儿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责任纠纷,从执行立案到彻底化解,仅用了7个工作日,还修复了濒临破裂的亲情。
一亩三分地,隔开母子心
尹某与儿子张某某在同一承包户内分得四块土地面积共计55.35亩。2017年尹某与张某某约定,由张某某承包尹某土地11.895亩,承包期限为三年,承包期限届满后,若张某某继续承包则需双方另行缔约,户内其他家庭成员均无异议,承包经营户家庭内就土地承包经营权分配自行协商达成协议。
去年起,双方因耕种收益、赡养费用等问题屡起冲突,张某某甚至将母亲责任田强行占种。村、镇两级干部多次调解不成,最后老人无奈诉至法院。5月26日,法院判决张某某应立即返还尹某11.895亩土地。可判决生效后,张某某既未上诉也未履行,尹某只好申请强制执行。
七昼连七夜,执行加速度
案件一进入执行程序,铁力市人民法院立即开通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按下“加速键”:
- 第一天:当日立案、当日查控,迅速冻结张某某名下银行账户,亮明执行决心;
- 第二天:张贴腾退通知书,召集镇村干部、乡贤及双方亲属共同协商腾退时间;
- 第三天:拟定详细腾退计划,筹集标尺、GPS测量仪等工具,确保“量得准、交得稳”;
- 第五天:召开腾退工作小组会,给执行干警列好“任务清单”,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 第七天上午:执行干警到现场精准测量、当面交付,案件顺利执结。
土地划边界,亲情重缝合
交付现场,在双方当事人、村干部、乡贤多方见证下,法院执行干警使用测量工具,准确测量出11.895亩土地面积,在调和双方当事人情绪,达成共同意愿后,成功将11.895亩土地交付尹某。张某某在亲友见证下承诺不会再因土地与母亲产生矛盾纠纷。尹某满脸欣慰:“土地回来了,儿子也回来了。”
这起案件正是铁力市人民法院用司法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执行法官在办案执行手记里写道:“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执法可以充满温度。当强制执行的‘力度’与亲情修复的‘温度’同频共振,司法就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温馨提示
土地纠纷易引发家庭矛盾,一旦判决生效,请主动履行;确有困难,可向法院申请分期或灵活执行。铁力市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立审执”衔接,让公平正义不仅到达“纸面”,更抵达“心坎”。
下一步,铁力市人民法院将继续落实省法院“五牢记、五融合”工作要求,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每一起案件中既坚守法律底线,又传递司法温情,让公平正义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暖到群众心坎里,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里的幸福与安宁。